什么是精神内耗?精神内耗是心理疾病吗

行业新闻 | 2022-07-28
  什么是精神内耗?如何走出内耗?今天我们来探讨下这个问题。
 
  精神内耗在心理学的专业术语中是这样定义的——又称为心理内耗,是指人在自我控制中需要消耗心理资源,当资源不足时,人就处于一种所谓的内耗状态,内耗的长期存在就会让人感到疲惫,这种疲惫并非身体劳累导致,而是一种心理上的主观感受,是个体在心理方面损耗导致的一种状态。简单说来就是一个人在做决定时,虽然已经有充分的准备但是依然会为这件事情感到焦虑不安、烦躁压力等负面情绪,当这些负面情绪不断的累积会不断地形成一种自我消耗。
 
 
  精神内耗可能是受自身性格、周围环境以及其他人的影响,如人际关系紧张、个人价值被否定、工作不理想等,但个体出现严重的精神内耗时,人的内心资源以及储备不足以支撑正常的生活、工作,会在心理、躯体等方面表现出一系列的不适症状。心理学上对这种行为的解释是:自我控制需要消耗心理资源,当资源不足时,个体即处于一种所谓内耗的状态,长期的内耗会让你感到疲惫。那我们要如何走出内耗?
 
  (1)理性视角,分析困难的真实性和复杂程度可能是我们内心戏太多,也可能是我们担心,经常会做很多“预案”,想象出很多困难,正是这些“想象的困难”阻碍了我们的脚步。另外,也需要对困难进行“定级”,了解困难的复杂程度,“举起10公斤石头”与“举起1000公斤石头”的问题难度是不同的,我们的解决方法也会不同。所以,我们要做的是先定级、后拆解、再执行。在理性视角下,你会少了很多阻碍,也就不会陷入“做”与“不做”的纠结中。
 
  (2)停止讨好,树立自己的标准在现实生活中,我们可能因为一些社交关系而不得不做某些事,但内心又是抗拒的,于是心里开始拉扯、对抗,最终只能向内消化产生的负面情绪。我就属于向内消化情绪的人,会因为害怕破坏一些社交关系,而隐藏自己的真实感受,甚至因为一些小细节,主观放大事情的严重性、负面情绪,让自己处于不利站位。这种状态伤害的往往是自己,所以,非常重要的事情是重新审视自己的社交关系,停止讨好,树立自己的标准。不必因为想要保持某种关系,刻意迎合他人看法;也不必因为过分关注他人看法,导致束手束脚。
 
  (3)停止完美主义,培养成长型思维成长型思维来源于卡罗尔·德韦克的《终身成长》,他认为“天赋只是起点,人的才智可以通过锻炼提高,只要努力就可以做得更好”。成长型思维允许接受自己的不完美,允许存在精神内耗,只不过要学会慢慢去改变。高敏感度、强迫症人群会对自己提出严格要求,做事力争达到完美,不过,完美的存在毕竟少数,学会接受不完美,就不会强迫自己过多幻想不存在的困难,更容易集中精力做事。不对自己要求过高,也是善待自我的方式。
 
  (4)停止幻想,立即行动起来前面也提到,陷入情绪内耗的我们会用大量时间“做准备”,反复纠结是否该做、该如何做、会遇到多少困难和问题,这些漫无目的的思考和幻想导致我们不敢行动,或错过最佳行动时间。如此一来,因为在思考和纠结上花费大量时间,只能在完成事情上压缩时间,结果并不能如意。正确的做法是,在一定层次上进行思考,思考后立即行动,避免无序思考带来的困扰,这样才能更好地掌控生活。

  希望以上的建议对你有所帮助。

<

微信公众号

全国免费热线

400-833-9525

服务时间:09:00-21:00

粤ICP备2021027296号 ©心自由教育 版权所有